初探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检讨和完善
-
[07-22 00:43:26] 来源:http://www.dxs56.com 法律论文 阅读:8207次
3、建立强制被告答辩制度。仅要求原告提交起诉状给被告,使被告能充分了解原告的诉讼请求及策略,而不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于原告,使原告无法把握被告的主张及态度,这种做法违反了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造成双方对抗失衡,某种程序上是放任当事人搞诉讼突袭,使司法公正的实现打上折扣。因此,应将被告人提交答辩状规定为一项诉讼义务,对于被告不将诉讼置于对应的办法。
具体要求是摘要:被告人必须在案件起诉、受理阶段提交包含对原告诉讼请求基本态度、诉讼理由、证据材料等内容的答辩状,以使原告在审前了解被告的和案件有关的信息材料。假如被告不依法答辩,则意味着其对原告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的承认,从而在庭审中丧失攻防诉讼手段的权利。
4、建立证据开示制度。必须改变现行的证据随时提出的做法,明确规定在审前法定期限内,双方当事人必须交换各自所有的和本案有关的证据和信息。
当事人收集的证据无正当理由未经审前交换的,不予质证和认定,即承担证据失效后果。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也必须在审前出示给双方当事人,并在庭审中质证之后方能作为裁判的依据。通过这种制度,确立失权效力规则,以便集中开庭审理案件,避免诉讼突袭,真正实现诉讼的“平等武装”,实现双方攻防平衡。
5、设置审前会议制度。为克服审前程序被当事人滥用而引起的诉讼拖延和审前费用过高的弊端,加强法官对审前程序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确保审前程序顺利、充分地完成,针对我国当事人法律素质不高和不实行强制律师代理制度的现实状况,我们可借鉴美国的审前会议制度,以进一步完善争点和证据整理程序。具体做法是摘要:由立案庭法官和书记员组织双方当事人参和审前会议,明确和固定诉讼争点,修改起诉状和答辩状,对诉讼请求进行自认,保全证据,确定出庭作证的证人及开庭审理的日期,试行调解等等审前预备工作。 www.dxs56.com
其特征是在法院主持下,各方当事人进行非庭审式的会谈,面对面进行主张、事实,证据及法律适用的交换,以归纳总结有关存在争议的部分和不存在争议的部分,明确案件的诉争焦点。审前会议原则上仅开一次,会议结束后应制作笔录,径行进入庭审程序。
初探 民事诉讼 审前程序 检讨和完善《初探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检讨和完善》相关文章:
- 初探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检讨和完善
- › 初探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检讨和完善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探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检讨和完善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探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检讨和完善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探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检讨和完善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探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检讨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