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地使用权顺利流转的“瓶颈”和主要对策
-
[07-22 00:44:59] 来源:http://www.dxs56.com 农学论文 阅读:8587次
(二)发展农村小城镇,加速"农村城镇化一农民市民化一农地使用权流转"的良性循环
一般情况下,农民市民化后就基本可以不再依赖农地过日子,原先对农地的那种"热土难舍"也将逐渐淡化,客观上也就有利于农地使用权的流转。通过发展农村小城镇来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民的市民化更为切实可行。那么,如何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呢?首先,应综合考虑地理区位、 交通 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潜力、总体布局等具体情况,有规划、有目的地选建一批中心或次中心小城镇,充分利用大中城市技术、市场、信息、资金和现代化管理经验的对外辐射发展小城镇的二、三产业并逐步与大中城市之间形成有效的产业互动。例如,以农副产品的转化和精深加工为区域特色产业,延长小城镇企业的产业链,引导小城镇农产品加工朝食品 工业 集团化方向发展。把大中城市的工业链延伸到小城镇。零配件生产和一般加工环节尽量由大中城市往小城镇转移,在不断调整城乡经济结构中扩大小城镇的就业容量。其次,合理兼顾小城镇的规模发展。太小的城镇容易分散人气,难以发挥城镇应有的功能优势,也无法形成相应配套的服务,尤其是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无效浪费和开发成本、经济活动成本的无效增加。因而。经过周密规划新扩建的小城镇应不断化小为大、化散为聚,特别是要通过改善自身的软硬环境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往中心或次中心小城镇聚集,从而不断繁荣小城镇经济、确保小城镇的稳步、平衡、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全面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 www.dxs56.com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象一直比较突出。据统计,在我国现有的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2%,初中占49.3%,高中和中专占11.9%,大专以上的占0.6%,受过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的仅占9.1%.试想,这样的农村劳动力,能在多大的区域和空间实现多大比例的转移、流动?如果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因此而"肠梗阻"了,又岂能不殃及农地使用权的流转?为此,各级政府应在逐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合理调整农村现行的 教育 布局和教育投资结构,多渠道、多途径地筹集教育经费,确保九年、力争十二年的农村义务基础教育的普及。千方百计使失学的适龄学童重返学校,使农村文盲、半文盲者尽快脱盲。进一步完善非农就业的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函授、全日制、短期培训班、广播电视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正规化的职业技能培训。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术技能提高了,非农就业的领域 自然 而然就宽广,农地使用权的流转也就更为畅通无阻。
农学论文 农学毕业论文 农学本科毕业论文 农学论文选题 农学论文范文 农学论文参考 农学论文格式- 上一篇:关于计算机电磁辐射及防护的探讨
《论我国农地使用权顺利流转的“瓶颈”和主要对策》相关文章:
- 论我国农地使用权顺利流转的“瓶颈”和主要对策
- › 论我国农地使用权顺利流转的“瓶颈”和主要对策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论我国农地使用权顺利流转的“瓶颈”和主要对策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论我国农地使用权顺利流转的“瓶颈”和主要对策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论我国农地使用权顺利流转的“瓶颈”和主要对策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论我国农地使用权顺利流转的“瓶颈”和主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