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
[01-01 11:48:37] 来源:http://www.dxs56.com 学习材料 阅读:8379次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求我们首先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就要能够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质,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应着重掌握和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这一点,就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是源于实践、扎根人民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有这些,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着力掌握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比如,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原理,关于阶级、政党、国家的原理,关于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原理等等,都科学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正确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时代在不断发展,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永远不会过时,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予以坚持。同时也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是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原则方法,而不可能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思想武器,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群众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等观点和方法,推动了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取得的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胜利。”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从事物的运动变化、内在矛盾及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出发观察和分析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偶然与必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等一系列基本范畴和基本关系。
始终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多年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www.dxs56.com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突出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象牙塔中的学问,而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历史经验表明,孤立地、静止地、教条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实践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离开本国实际谈论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神圣化,是毫无出路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基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在实践中不断回答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结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突出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科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然而,由于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对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也就不尽相同。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实践的指导作用,必须使之同我国的具体国情紧密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实际之“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和特殊条件,形成适应中国国情、能够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运用通俗易懂、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解答时代课题,突出时代特色。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课题。只有准确把握和解决时代提出的课题,才能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正是在回答和解决自己时代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当前,我国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放眼全球,和平、发展、合作成为世界潮流,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纵观国内,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人们的思想困惑日益增多,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新课题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当今时代的新特征、新变化,努力回答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相关文章:
- 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 ›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勘测事业健康发展
- › 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 ›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勘测事业健康发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
- · 社区管理论文范例
- · 探索新中国发展模式
- · 论文写作指导范文
- · 纪检机关反腐倡廉的伟大成就
- · 当前国际形式下的媒体合作
- · 3.24结核病防治宣传稿范文
- · 审计人员科学发展观学习材料范文
- · 工商管理类专业材料
- ·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 · 中国烟草行业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