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物理)
-
[10-15 19:44:20] 来源:http://www.dxs56.com 高考信息 阅读:8170次
概要:2 .今年的物理试题不乏精彩之处,反映了命题者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精准把握和娴熟的命题技巧。同时,在更多的题目上体现的是稳重有变,情景新颖,设问巧妙。如第 20 题,理想变压器是常见的试题情景,虽然该题也采用了这一情景,但构思巧妙,通过“变电所需适时进行调压”,使该题有了新意。第 22 题,关于电磁感应中导体棒在导轨上的运动问题属于常规题目。本题将两个导体棒先后释放,并巧妙的控制好释放高度,情景 新颖独到不落俗套。第 24 题,将非常常规的板块模型,通过表面摩擦系数的调整,转化为一道 质量高、效度好、设问巧、情景妙的精彩动力学综合题。3 .试题通过分层梯度式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降低入题难度、分散难点等方法, 保证了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使考生保持较好心态,发挥正常水平, 实现了科学选拔人才的目标。如 第 19 题,给出系统平衡时 b 所受摩擦力为零,这样就使题目的入题难度大大降低,相反若没有这一条件,则可能对应多种不同情形,会使该题的思维量加大很多。第 22 题, 通过分散难点使该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其中的 A 、 B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物理),标签:高考资料,高考资源网,http://www.dxs56.com
2 .今年的物理试题不乏精彩之处,反映了命题者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精准把握和娴熟的命题技巧。同时,在更多的题目上体现的是稳重有变,情景新颖,设问巧妙。
如第 20 题,理想变压器是常见的试题情景,虽然该题也采用了这一情景,但构思巧妙,通过“变电所需适时进行调压”,使该题有了新意。
第 22 题,关于电磁感应中导体棒在导轨上的运动问题属于常规题目。本题将两个导体棒先后释放,并巧妙的控制好释放高度,情景 新颖独到不落俗套。
第 24 题,将非常常规的板块模型,通过表面摩擦系数的调整,转化为一道 质量高、效度好、设问巧、情景妙的精彩动力学综合题。
3 .试题通过分层梯度式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降低入题难度、分散难点等方法, 保证了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使考生保持较好心态,发挥正常水平, 实现了科学选拔人才的目标。
如 第 19 题,给出系统平衡时 b 所受摩擦力为零,这样就使题目的入题难度大大降低,相反若没有这一条件,则可能对应多种不同情形,会使该题的思维量加大很多。
第 22 题, 通过分散难点使该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其中的 A 、 B 两个选项是关于加速度的讨论,相对来说较易,而 C 、 D 两个选项是关于 动能的讨论,思维量较大,对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第 24 题,题目通过三步设问将 难点分散开 ,其中的前两问为最后一问的求解铺设了台阶,从而避免了难度过于集中。
第 25 题,第( 1 )( 2 )问大部分考生都能完成,第( 3 )问则对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第( 4 )问是在前三问的基础上考查考生对带电粒子运动情景的整体认识,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设问时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很好地体现了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 四 步设问有以下特点:一是对认知的考查由简单至复杂,二是对规律的考查由特殊到一般,三是对能力的考查由基本到综合,实现了设问的科学性、艺术性、合理性和递进性。 第( 1 )问 ,起点较低,多数考生能在此有所收获 ,第( 2 )问 由点到面,使考生通过对粒子在Ⅰ、Ⅱ两区完整运动轨迹的描绘,建立起一幅真正的“扭摆曲线”的图景 ,第( 3 )问 对部分考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重在考查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第( 4 )问则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部分理性思维能力强的考生对扭摆器的认识从特殊走向一般,从模型还原到实际。
五、探究、创新并重,全方位考查实验能力
两个实验题既有生活化的情景,又有回归教材的内容,同时在试题情景选择上体现了公平性原则。 试题在渗透“从生活走进物理”理念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试题素材源于教材,但命题立意高远,不拘泥于教材,是对教材原有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试题全面考查了考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得出结论并对 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对方案进行评价的能力、 创新与探究能力等。
第( 1 )题,设计巧妙清新简洁:一是借助了两个匀加速运动的等时性,避开了对时间的测量,提高了实验精度;二是滑块的加速度表达式中也含有重力加速度g,从而可以利用比值消去g,在不知g的具体数值的前提下使动摩擦因数的求解成为可能。
第( 2 )题,重点考察了考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和对实验方案进行反思、评价和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探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符合新时代对考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要求。这对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积极发现问题、敢于挑战权威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总之, 2011 年高考理科综合山东卷物理试题更加注重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很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点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联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实际,重视联系学生认知的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科学素养;试题做到了科学性、准确性、公平性和规范性的统一,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引导中学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物理) ...
2 .今年的物理试题不乏精彩之处,反映了命题者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精准把握和娴熟的命题技巧。同时,在更多的题目上体现的是稳重有变,情景新颖,设问巧妙。
如第 20 题,理想变压器是常见的试题情景,虽然该题也采用了这一情景,但构思巧妙,通过“变电所需适时进行调压”,使该题有了新意。
第 22 题,关于电磁感应中导体棒在导轨上的运动问题属于常规题目。本题将两个导体棒先后释放,并巧妙的控制好释放高度,情景 新颖独到不落俗套。
第 24 题,将非常常规的板块模型,通过表面摩擦系数的调整,转化为一道 质量高、效度好、设问巧、情景妙的精彩动力学综合题。
3 .试题通过分层梯度式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降低入题难度、分散难点等方法, 保证了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使考生保持较好心态,发挥正常水平, 实现了科学选拔人才的目标。
如 第 19 题,给出系统平衡时 b 所受摩擦力为零,这样就使题目的入题难度大大降低,相反若没有这一条件,则可能对应多种不同情形,会使该题的思维量加大很多。
第 22 题, 通过分散难点使该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其中的 A 、 B 两个选项是关于加速度的讨论,相对来说较易,而 C 、 D 两个选项是关于 动能的讨论,思维量较大,对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第 24 题,题目通过三步设问将 难点分散开 ,其中的前两问为最后一问的求解铺设了台阶,从而避免了难度过于集中。
第 25 题,第( 1 )( 2 )问大部分考生都能完成,第( 3 )问则对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第( 4 )问是在前三问的基础上考查考生对带电粒子运动情景的整体认识,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设问时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很好地体现了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 四 步设问有以下特点:一是对认知的考查由简单至复杂,二是对规律的考查由特殊到一般,三是对能力的考查由基本到综合,实现了设问的科学性、艺术性、合理性和递进性。 第( 1 )问 ,起点较低,多数考生能在此有所收获 ,第( 2 )问 由点到面,使考生通过对粒子在Ⅰ、Ⅱ两区完整运动轨迹的描绘,建立起一幅真正的“扭摆曲线”的图景 ,第( 3 )问 对部分考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重在考查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第( 4 )问则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部分理性思维能力强的考生对扭摆器的认识从特殊走向一般,从模型还原到实际。
五、探究、创新并重,全方位考查实验能力
两个实验题既有生活化的情景,又有回归教材的内容,同时在试题情景选择上体现了公平性原则。 试题在渗透“从生活走进物理”理念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试题素材源于教材,但命题立意高远,不拘泥于教材,是对教材原有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试题全面考查了考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得出结论并对 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对方案进行评价的能力、 创新与探究能力等。
第( 1 )题,设计巧妙清新简洁:一是借助了两个匀加速运动的等时性,避开了对时间的测量,提高了实验精度;二是滑块的加速度表达式中也含有重力加速度g,从而可以利用比值消去g,在不知g的具体数值的前提下使动摩擦因数的求解成为可能。
第( 2 )题,重点考察了考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和对实验方案进行反思、评价和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探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符合新时代对考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要求。这对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积极发现问题、敢于挑战权威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总之, 2011 年高考理科综合山东卷物理试题更加注重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很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点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联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实际,重视联系学生认知的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科学素养;试题做到了科学性、准确性、公平性和规范性的统一,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引导中学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物理) ...
Tag:高考信息,高考资料,高考资源网,高考咨询 - 高考信息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物理)》相关文章: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物理)
-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本科二批第一次征集志愿分数线揭晓
-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高职对口本科第一次征集志愿分数线公布
-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语文)
-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数学)
-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英语)
-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化学)
-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物理)
-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政治)
-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历史)
-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生物)
-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地理)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物理)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物理)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物理)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