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报告
-
[10-15 18:33:54] 来源:http://www.dxs56.com 工作汇报 阅读:8118次
文化、通讯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县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部分乡镇已建起了农家书屋,269个行政村配置了电视、电脑等设备,新建了119个村级组织活动室。大力发展电视进村入户工作,全县电视覆盖率达96.2%,26个乡镇已实现城乡一网。通讯事业快速发展,全县通讯覆盖率达95%。
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开展。成功创建17个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和539个甲级村卫生室,初步构建起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络体系。连续两年,我县参合农民总人数达65.11万人以上,参合率达85%以上,参合农民受益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已达《纲要》规划目标。
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管理不断加强,整体形象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加强,城镇化水平达22.8%。预计到20**年可以实现《纲要》目标任务。
二、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主要措施
(一)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协调指导,全力构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企业。
1、“十一五”以来,我县倾力做好古蔺“中国最具特色的酱酒基地”建设,加快郎酒厂酒库及包装中心改扩建、郎酒生产基地白酒产业化工程、仙潭5000吨酱酒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郎酒“50工程”,加快郎酒上市融资步伐,实现快速扩张,并通过抓好包装,优化网络,拓宽营销,扩大市场占有率,全力促进郎酒进入中国酒业第一梯队。20**年,郎酒集团销售收入已突破20亿元大关,郎酒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扎实抓好仙潭酒厂的规模扩张,提升品牌商标档次,支持仙潭酒厂向高端品牌进军。同时,加大对面上小白酒企业的政策扶持,充分发挥郎酒的“火车头”作用,促进中小酒业自创品牌,拉动红赤渡等一批白酒品牌快速发展,培育一批酒业“小巨人”。以郎酒为龙头的酱酒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全县酒类企业年销售收入达24亿元。
www.dxs56.com2、紧紧围绕《纲要》中构建川南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的总体目标,积极培育和发展壮大煤业。“十一五”以来,全县把煤业发展作为整篇文章来做,编制完成《古蔺矿区总体规划》,不断加快资源勘探详查,综合开发利用条件日趋成熟。已完成石宝、观文矿段详查精查工作,20**年,启动了大村矿段的详查精查勘探。重点推进国家规划大矿建设,石屏一矿、岔角滩煤矿、箭竹坪煤矿建设进度加快,“十一五”期末将新增煤炭生产能力250万吨以上。川煤集团等对石宝、观文煤矿的开发建设已实质性开展前期工作,为“十二五”再新增600-800万吨煤炭生产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支持大企业建设的同时关注小企业发展,大力实施煤矿企业整合重组,技改扩能,全面完成“三网合一”工程。在对全县煤炭洗选行业进一步清理整顿的基础上抓好煤炭洗选企业与煤炭开采企业的协调配合,太平、金鑫、鑫鼎、向顶4家群矿型选煤厂建成投产,水车坝240万吨洗选厂已与石屏一矿同步推进建设,2×30万KW煤矸石电厂可研已编制完成,煤炭生产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升。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已做好年产20万吨二甲醚项目、年产80万吨甲醇项目的前期规划工作,100亿立方煤气化中心规划初步落实,新型能源基地规划建设目标正一步步扎实迈进。
3、加快地方特色工业发展,重点扶持肝苏药业加快发展。强化科研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产品延伸,扩展临床用药渠道,健全营销网络体系,增大销售量。积极做好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规划引导和建设,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古蔺造”企业的成长,培育和壮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古蔺面、高山牛肉、麻辣鸡、老腊肉等一批新生企业正逐步成长,充分发挥了对古蔺农业特产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带动作用。
(二)加大“三农”投入,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遵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不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针的指导下,努力把粮、经、果三位一体的农业生产结构向粮、经、果、菜、林、畜六位一体的农业发展格局方向调整,积极发展林业、畜牧、水产养殖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年以来,全力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切实加强农村路、水、土、电、气、房等基础建设。加强农村安全饮水、病险水库整治等水利设施建设,强化耕地保护,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巩固,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年-20**年,新开工农村公路688公里,解决了7.8万人饮水安全,实施病险水库整治22座,新建农村小水电装机4010KW,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3.6万亩和土地整理开发2.6万亩,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7500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增大。
3、认真抓好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化工程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按照“十一五”规划,我县重点抓好畜牧、烤烟、高梁、中药材、水果、油菜六大特色产业化工程建设,建成了10万亩烤烟、10万亩油菜、5万亩高梁、3万亩中药材、3万亩水果基地。新建生猪规模养殖场154个,创建了“蔺州三台”土鸡品牌,畜牧产业加快发展,畜牧经济已占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农村六大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4、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按照全面规划、整合项目、集中资金、梯次推进的思路,坚持科学谋划、合理规划、注重实效、先易后难、不超越县情、不搞形式主义的要求。着重改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创新机制模式,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效应明显。目前,全县已完成古蔺镇建国村、大寨乡向阳村等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任务,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好转。 www.dxs56.com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报告》相关文章:
- 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报告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报告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报告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报告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