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
[02-11 15:40:05] 来源:http://www.dxs56.com 团委工作总结 阅读:8745次
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下辖12个县(市、区)。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给泉州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古城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爱拼敢赢、开拓创新的泉州人推动着泉州经济飞速发展,同时城乡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改革开放前,泉州的建成区面积仅有9平方公里,有“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的简称。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至20**年底,泉州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到91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55% ,建成区面积比改革开放初扩大了10倍。城市规模也由沿江型向环湾型、滨海型迈进,由基础设施滞后的古城向人居环境优化、温馨宜居的城市迈进。
近年来,泉州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名城保护与建设、市区排洪排涝工程、丰泽区“村改社区”等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其中市区排洪排涝工程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称号,中山路保护与整治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泉州在古城保护、旧城改造、城市新区建设的不断创新和成功实践,为泉州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打造了良好的城市发展平台。
一、不断创新片区开发模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1.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泉州始终坚持以城市总体规划指导城市建设,以古城控规指导古城保护建设。城市规划从抓总体规划编制转向抓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形成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等不同层次较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同时邀请国内外规划设计单位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实施精品工程和精细化管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凸显城市特色的重大项目和标志工程,使城市品位得到提升。
2.实施跨越式发展。泉州的城市建设突破“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即在充分论证、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地在城市未来发展地带成片开发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实施片区带动。东海、城东、桥南三大片区开发建设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三大片区总用地面积近4万亩,估算总投资超过300亿元。
3.推进组团式扩张。在城市空间规划结构上坚持组团式布局,根据各组团的产业特点,发挥比较优势,与中心城区共同搭构起大城市的发展框架。同时以道路交通为纽带,集中力量拓宽11条出入中心城区的通道,使组团间的有机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今年,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又进一步明确了城市规划区面积为2980平方公里以及98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形成了“一湾四区、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一湾”,即环泉州湾地区,“四区”,即晋江、洛阳江为自然分割,形成中心片区、江南片区、东部片区和南部片区四大功能区;“多组团”:中心片区含中心组团、东海组团、城东组团、北峰丰州组团等四大组团,江南片区含江南浮桥组团、池店紫帽组团两大组团,东部片区含洛秀张坂组团,南部片区含仙石西滨组团、蚶江祥芝组团。
二、不断完善古城保护建设,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泉州在宋元时期以“东方第一大港”与亚历山大港齐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古城区面积6.62平方公里,是泉州名城历史文化的集中反映和“历史文化影响圈”的核心。泉州注重古城保护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坚持名城保护的连续性和体系性。1996年以来,中心城市投入名城保护与建设的资金超过15亿元。通过拓宽道路、疏浚沟渠、完善给排水和电力管网、建设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等一系列改造和保护性建设,古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古城水系及岸线得到整治。同时也使古城区近5000户居民住上了新居,古城区内人口下降了3.5万人,古城格局及风貌在城市功能的更新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www.dxs56.com
1.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组织开展西街、旧馆驿——井亭巷、金鱼巷、青龙巷等传统历史文化街巷保护整治规划,对中山路进行“洗脸式”修葺。结合“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完成“海丝”世遗保护规划、旅游规划和考察点保护整治规划。老城区重点突出保护“一线三片”等文物古迹。“三片”即三个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开元寺、天后宫、文庙所在区域,每片均带一条老街巷(旧馆驿、青龙巷、后城)。“一线”即中山路。中山路骑楼列柱的建筑形式,融合了南洋和本地传统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一线三片”保护范围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对建筑高度、体量、形式作出了协调限制。对挤占文庙长达70年之久的中菜市场进行搬迁。开元寺片的西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性修建规划。对中山路实施“洗脸式”和“镶牙式”相结合的保护修整,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荣获了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2.注重闽南建筑文化传承。在古城保护和现代建筑中注重挖掘和展示闽南文化,在建筑设计上注意传统建筑艺术的传承,广泛采用泉州在古建筑及近代建筑的细部处理手法,使红色屋顶的色调,“红砖白石”的地产建材,“拼砖、石雕、出砖入石”传统工艺,以及“坡屋顶、骑楼、燕尾脊”等为标志的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得以充分体现。涂门街、东街、新门街等街道以其地域性的建筑风格和饱含文化积淀的临街立面,与周边的文物建筑相映成辉。近年来建设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郑成功公园、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泉州博物馆、南建筑博物馆、南少林寺等建筑,正是挖掘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展示南建筑文化魅力的点晴之作。
3.注重保护历史文化亮点。泉州建城1300多年,每个街坊都有很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为避免旧城改造时遭到破坏,考古及文史工作者的稽考工作始终走在旧城改造之前,与迁建同步进行,从而使文物古迹浮现出来,成为日后规划建筑设计的坐标。涂门街的清真寺、关帝庙、东观西台、锡兰王子旧居,南俊巷的承天寺,北门街的义泉宫,东街的玄妙观等,在改造时都就地加以保护。与此同时,对一些逝去的重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则考证遗址,规复旧观。如拓改新门街,恢复芳草园;拓改东街,重立状元坊碑坊群;修复朝天门、临漳门、泉山门城楼,对被填埋筑路的五代罗城濠重新发掘,还其原貌。
- 上一篇: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城市发展工作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 城市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 › 城市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城市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城市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城市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城市发展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