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校园活动 入党 考试

留学 励志 校园爱情 大学 高考

实习实践 简历大全 就业指导

职业规划 自荐 面试 应聘 鉴定

电脑学习 网店 销售 电话营销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成功创业

总结 报告 计划 体会 方案 党团

材料 发言 行政 合同 礼仪 演讲

热点专题: 大学专业介绍 高校网址 人生格言 人生感悟 留学签证 世界名校 公务员考试 计算机四级考试 考研试题 自学考试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职业规划 校园活动策划 社团活动策划 教育论文 管理论文 大学生入党 求职信 应聘信 自我评价 团日活动 社团活动总结 实习报告 实习周记 大学实习 社会实践 暑假社会实践
搜大学资料:
搜营销资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大学生无虑网大学生专栏职业规划确定目标和行动大学生的目标困惑» 正文

大学生的目标困惑

[10-27 14:43:02]   来源:http://www.dxs56.com  确定目标和行动   阅读:80
概要:大学生的目标困惑 有一次,在一所有名的大学里讲职业规划,问及一个学生:“你三年后的样子是什么?你想象一下那个时候你有什么?” 得到的回答是:“我有一辆名车 ! ” “那么是什么牌子的呢?” “莱斯劳斯 ! ” “它值多少钱呢?” “ 300 多万吧” “这就是说,你在三年后至少年薪要 300 万?” “是啊。” “那么,二年后,你的年薪大概多少呢?” “ 200 万。” “那么你现在必须要在什么状态呢?” “我现在必须每年有 50 万收入 ! ” “那么,现在有没有?” “……” 那么,这个三年后的“宏伟”目标,对于这个学生有没有意义呢?她也深信不疑的是她不可能在一年里实现 50 万收入,她自然也不相信自己二年后和三年后给自己订立的梦想。于是,她又回到了现实,开始做每天别人要求她做的事,做学校要求她修的课,背每门课需要考试的内容,等待着一天天临近的毕业…… 当问及“你们现在对未来有紧迫感吗?”得到齐声的回答“有”。那么,为什么这种紧迫感依然还只是一种说辞,好像是大学生群体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仿佛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去个性化”、“群体大锅饭”深刻地
大学生的目标困惑,标签:职业目标的确定,确定职业目标,http://www.dxs56.com
大学生的目标困惑


有一次,在一所有名的大学里讲职业规划,问及一个学生:“你三年后的样子是什么?你想象一下那个时候你有什么?”

得到的回答是:“我有一辆名车 ! ”

“那么是什么牌子的呢?”

“莱斯劳斯 ! ”

“它值多少钱呢?”

“ 300 多万吧”

“这就是说,你在三年后至少年薪要 300 万?”

“是啊。”

“那么,二年后,你的年薪大概多少呢?”

“ 200 万。”

“那么你现在必须要在什么状态呢?”

“我现在必须每年有 50 万收入 ! ”

“那么,现在有没有?”

“……”

那么,这个三年后的“宏伟”目标,对于这个学生有没有意义呢?她也深信不疑的是她不可能在一年里实现 50 万收入,她自然也不相信自己二年后和三年后给自己订立的梦想。于是,她又回到了现实,开始做每天别人要求她做的事,做学校要求她修的课,背每门课需要考试的内容,等待着一天天临近的毕业……

当问及“你们现在对未来有紧迫感吗?”得到齐声的回答“有”。那么,为什么这种紧迫感依然还只是一种说辞,好像是大学生群体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仿佛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去个性化”、“群体大锅饭”深刻地在此显示: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了“大家”都面临的困境与压力,但是却从来没有感受到这个困境其实是自己的。按照心理学的阶段成熟理论,学生阶段其实处于一种被称为“责任延缓”的时期。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可以不去承担自己应该负有的社会义务,不用过多考虑自己的独立责任。这样可以保证学生以一种科学的态度,一种自由的心境去高效地学习。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大学生也还把自己惯性地定位于责任延缓状态。他们潜意识中的观点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我的奋斗时间还多着呢、我一定会有非凡的未来……结果,大学生们就普遍地沉浸在“回避为未来做决定”、“回避给自己生活以责任感”、“回避进入社会的机会”、“回避那些象牙塔之外的世界”的茫然中。于是,可爱的大学生们努力地学习老师让他们学习的内容,勤奋地付出努力争取考一个好成绩。他们非常负责任地作为父母的孩子、作为学校的好学生“为社会”学习着。但是到了快要毕业的时候,他们的困惑就如潮般涌来:他们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他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他们想不起来自己学了些什么、他们面对自己的成绩单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他们虽然强烈地感觉自己缺乏点什么,但是,他们却依然不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此时的学生经常浮现头脑的是一种被骗的感觉:父母骗了他们,让他们只是埋头学习;学校骗了他们,让他们只是把握书本;社会骗了他们,让他们以为付出总有回报,但现在却反悔了不给他们一个工作。结果,可爱的同学们,不知所措中认为自己才疏学浅,开始考研、考博。难怪网上有人戏言,中国需要在博士之后,继续设置更高的学历,比如“壮士”、“烈士”等——因为学生们需要把自己的“责任延缓”期延长;因为学生们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相较而言,在美国父母一般都只把自己的孩子养到高中毕业。之后,孩子家就需要独立,他们必须为自己挣上大学的学费。自然,在挣学费的过程中,他也就开始探索自己适合做的事情了。当他们可以有钱读大学时候,他们就已经非常明确自己想学的是什么,自己学了以后想做的是什么。于是,大学的生活、学习成为自己追求、奋斗自己理想的过程。自然,当他们毕业的时候,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学到了什么,非常明确自己应该学的和现在学到的之间的关系。

从这种比较中,可以看出,其实当前大学生的困惑就在于一个目标,只是这个目标是否是明确的、是否是自己的。其实质就是“是否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这个问题。从这个比较,似乎也说明中国大学生的困惑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因为他们一直是在为别人学习——因为父母投资了,需要为父母学习;因为学校投资了,需要为学校学习;因为社会有投资,需要为社会学习……那么,面临困惑的大学生应该如何从这种天然的困惑中解脱呢?

其实,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如果使大学生自己树立自己适合的目标问题。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大学生能够切实地去探索——为了自己的未来探索、为了自己的能力探索——他们的困惑是可以跨越父母、学校、社会这种天然期望 ( 投资回报的期望 ) 桎梏而得到解脱。

那么,再回头看看开头那个学生的“目标”。相信这样的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这样的目标对这位学生的生活指导会是什么呢?可能只是侃大山时的一种辞了。那么,为什么说这样的目标没有指导意义呢?因为这个目标在订立的时候,她不是切身体验着在考虑自己,而是抽象出另外一个“我”,在谈论一个没有实体的目标罢了。自然,在谈这个目标的时候,就从来没有想过需要实现 !

好了,既然已经比较清楚没有指导意义的目标的内涵,那么如何使目标有意义呢?

首先,是需要学生切实地考虑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现实、自己的环境去订立目标。但现在又有问题了: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追求是什么,不明白自己的现实是什么,不清楚自己的环境是怎样。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们并不清楚自己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并不清楚自己现在已经能做什么;并不清楚自己生活着的环境可以提供自己学得什么、获得什么。说白了,就是学生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环境 ( 社会 ) 。

所以,解决目标问题,需要先引导学生探索真实的自己,获得对环境的切实把握。在探索真实的自己方面,学习可以去做一些相关的测评,首先从客观的角度去了解自己的特生,比如明确自己的性格倾向性,从而确定自己可以适合发展的领域;了解自己的兴趣,从而有学习的焦点提高生活的有效性;厘清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定位自己的未来梦想。当然,所有的测评都不是百分百准确的,需要学生在现实生活里去针对这些抽象的了解对应现实生活的样子,从而使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清晰而真实。另外,与一些非常熟悉的长辈、朋友交流,从他们的眼光里来了解自己,从他们的态度里体察自己的特生,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措施。

当学生们对自己的现实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追求就已经有了一个较清晰的把握了。余下的就是去分析、探索自己的环境是否拥有使自己迈向目标的信息、资源、条件。这些环境包括有父母、父母的环境,包括有学校,包括有朋友、同学等等。

其次,想要目标有指导性,必须使目标具有可行性。那么就需要把自己依据现实、梦想、环境制定的目标细化成可以完成的小目标。后来,再问那个学生希望给自己订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她说“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够从事翻译工作”。那么,细化这个目标,当问及她今年应该在完成这个目标方面做些什么时,她回答:“今天必须要把英语四次通过了。”“那么,你要通过四次,你应该做些什么?”“……”至此,我相信这些一步步可行的方案,必定会促成一个个目标的达成。这时,目标的引导作用才发挥出来。

当学生真正地发自内心树立自己的目标,并为目标开始采取行动的时候,他们的困惑也就烟消云散了。
Tag:确定目标和行动职业目标的确定,确定职业目标职业规划 - 确定目标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