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办学主体积极性,消除供需错位,转化潜在需求
-
[07-22 01:03:35] 来源:http://www.dxs56.com 职业教育论文 阅读:8325次
促进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是政府落实职业教育法,统筹职业教育的重要责任。目前,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行业、企业、学生、家长能够参与职业教育决策者微乎其微,职教媒体缺乏他们的声音,职教会议缺乏他们的席位。他们对职业教育的建议权未得到合理和充分行使。不尊重办学主体的意见,就不可能建立"政府与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伙伴关系"。 www.dxs56.com
"职业教育是篇大文章,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还是刚刚开始做"。职业学校的管理较为粗放,其管理制度改革落后于学校改革。政府还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管理的要求,尚未形成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合理分工与默契配合的局面。
二、职业教育观念要更新
(一)多元化的办学体制
劳动者个人是劳动力资源的所有者,其对自身劳动力有完全的自主权,凭借自身劳动在劳动市场中获得相应报酬。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不再依附于政府,而成为经济活动中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劳动者个人和企业主体地位的确定,使他们自身具有了各自的利益追求和行为方式。个人、企业、政府问相互关系的转变,引发和呼唤办学体制的改革。
过去,学生、家长不直接分担教育成本,也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现在,面向市场就业,交费上学,自然要权衡利弊,自主选择教育途径、学校和专业。过去,学校没有自筹经费的责任,没有承担招生与学生就业风险的责任,而今天争要办学自主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办学主体的总体利益是一致的,彼此相互促进。但是,由于参与角度和价值取向不同,各主体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起着相互制约的作用。相互促进,有助于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相互制约,则可以保证发展方向并兼顾各主体的利益。
职业教育多元办学体制建立在就业和职业教育(不完全的市场)两个市场的基础上,以各主体"责、权、利对等"的关系为基点。市场经济主体趋利避害,政府在协调多元主体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调动各主体积极性,如何兼顾各方利益,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下办好职业教育的第一位责任。 www.dxs56.com
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建议书"指出:"技术与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通过政府、企业、社会间的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尊重各办学主体的愿望和要求,保护职业教育供给方和消费方的利益,是调动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办学和公民个人接受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根本,也是我们制定各项政策、法规的出发点。
(二)多样化的职教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体系取决于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多元办学主体的需求和劳动市场的需求。我国己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正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迈进,以初中后分流为主,小学后、初中后和高中后三级分流将在一定历史时期并存,因此,多元办学主体的需求和劳动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断变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多样化的、灵活的、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不可照搬,一切要从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出发。
发展和完善现有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妥善处理好对原有模式的改进和对新模式成长的促进之间的关系。尤其在促进新模式成长问题上,要鼓励创办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就业为主与升学为主一体化的地方社区职业技术院校,大行业特色突出的专业化程度高的多科职业技术院校(包括中职与高职),以产教结合、半工半读、创业教育为特色、面向非正规劳动市场的职业学校。
(三)适合国情的职教运行机制
首先,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由供给驱动转变为需求拉动,也就是说,职教既要适应学校、企业法人的需求,又要满足公民个人的需求。其次,信息引导机制由行政信号为主转变为市场供求关系信号为主,企业、个人、学校的决策都应充分依据市场信息和科学有效的咨询服务。第三,宏观调控机制要靠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结合,靠行政性、经济性、法律性调控手段的结合。 www.dxs56.com
我国职业教育虽以政府办学为主,但个人交费已达到教育成本的4O%以上,市场机制引入已是不争的事实。实践证明,将职教完全推向市场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政府加大投入和统筹力度与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并行不悻,不可偏废。
三、关于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确立"十五"发展目标,以发展为导向,增大职教驱动力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建议,是指导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了解全局,增强全局意识,把职业教育事业与小康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起来的指南。今后五到十年,职业教育如何改革与发展,是职业教育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
《职业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央、省、地、县级人民政府,都应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这项工作,为"十五"职业教育的发展确立目标、步骤和措施,增大其发展驱动力。
制定职业教育规划,要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转变人才观和教育观,加强职业教育工作。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联系"十五"计划的建议中加快经济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企业需求、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坚持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不少于5O%的发展目标,同时制定相应的保障政策和措施。
(二)开拓市场,转化潜在需求,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增加职教吸引力
面对普通高中热,职业学校要扩大新的生源市场,转化潜在需求。为此,必须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城市,针对未完成普通高中教育的高二、高三分流生源和高考落榜生,可以开通高中后非高等教育的层次(国际标准第四级)、发展综合高中(国际标准3级B类),两者均可利用中职教育资源。在农村,一要发展职业初中,其第四年可纳入中职;二要发展短学制职业教育和培训(两年制和一年以下的职业培训)。为减轻农民负担,可以倡导"创业实践"和"半工半读"模式。通过改革,不仅能够转变中职学制单一、培训薄弱、不适应非正规劳动就业的不合理结构,而且为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向高中后分流做好了准备,提高了职业教育的适应能力和吸引力。 www.dxs56.com
《调动办学主体积极性,消除供需错位,转化潜在需求》相关文章:
- 调动办学主体积极性,消除供需错位,转化潜在需求
- › 调动办学主体积极性,消除供需错位,转化潜在需求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调动办学主体积极性,消除供需错位,转化潜在需求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调动办学主体积极性,消除供需错位,转化潜在需求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调动办学主体积极性,消除供需错位,转化潜在需求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调动办学主体积极性,消除供需错位,转化潜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