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演讲具有戏剧化效果的演讲技巧
-
[10-15 18:37:18] 来源:http://www.dxs56.com 演讲技巧 阅读:8599次
从生活中提炼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并用排比的形式加以列出,效果会更好。如一九八八年全国职工演讲邀请赛中,有一组论辩,反方青岛队主辩发言中阐述"严厉惩处不是纠正腐败现象的最好手段"的观点时,强调指出:"腐败分子是活生生的人,你消灭了他的肉体,却消灭不了他的灵魂;你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却限制不了他的思想自由;你解除了他的职务,却解除不了他的恶劣影响。"这段富有哲理的话,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在日常交往中,与人谈话往往是很愉快的事,但也有自己说的话被别人误解的时候。
要想使自己的话不被人误解,必须注意:
尽量少用话中有话的句子。在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话一定要说得明确、具体,千万不要模棱两可,以免引起误解。
不要随意省略主语。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可以省略主语,但这必须在交谈双方都明白的基础上,否则可能引起误解。比如,一位男士挑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给他,他看了看说:"大,大。"售货员一连给他换了四五种型号的帽子,他都嚷道:"大,大。"售货员生气了,说:"分明是小号,你为什么还说大?"这人结结巴巴地说:"头、头,我说的是头大!"
造成这种狼狈结局的原因就是他省略了主语。
注意同音词的使用。同音词就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如果同音词用得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如"期终考试"就容易误解为"期中考试",如把"期终"改为"期末",就不会误解了。
少用文言词和方言词。与人交谈中,文言语过多使用,容易造成误解。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词。
而方言词的使用更容易造成误解,特别是不同方言区的人谈话,如各自使用方言,那就更困难了。如"公公"一词,普通话指丈夫的父亲,贵阳话则指自己的祖父,扬州话指外祖父,重庆话指祖父的姐(妹)夫,各有所指。
说话要注意停顿。如"中国队打败日本队获得冠军"这句话,即可理解为"中国队打败,日本队获得冠军,"又可误解为"中国队打败日本队,获得冠军",这样,如不注意语句的停顿,就容易造成误解。
如果在演讲和谈话中巧妙地引用典故,也可以达到叙事论理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戏剧性效果。
"典"既可以是马列的经典著作,也可以是古今中外之典故,包括成语、俗语、名言、格言等等。
例如,《光明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二十岁出头,蓄着胡须的小伙子走进其法律顾问处。
小伙子是某厂青工,他报考电视大学的准考证被车间领导扣留了,要他把胡须剃掉再给他。小伙子坚持不剃,双方僵持着。小伙子带着火气问:"我留这个胡须违法吗?"律师笑着答道:"不违法。"小伙子立即又说:"那我可以控告他们!"
随即把情况对律师说明。
律师沉思了一会,和言悦色地对他说:"不违法,但你违反人情,违反国情!我国六七十岁的人也不一定留胡须,四五十岁的人还经常刮胡须,你年纪轻轻却留胡须,既不卫生,又不美观。这就叫违反人情。"
"为什么说还违反国情呢?"小伙子不满地问。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明末清初,清统治者下了一道命令,一律剃须留辫,否则格杀勿论。汉族人民发出宁愿留发不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的口号,于是一场壮烈的抗清开始了,到处血流成河。你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吗?在日冠占领上海期间他蓄须拒不登台,这些行动都是带有政治性的。请问,你留胡须也带有政治性吗?"
小伙子连忙说:"没有,没有!"
这位律师引用典故,使谈话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战国时,有一位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他为了使秦惠王采纳以征战称霸天下的主张,采用了旁征博引的说理方法。
他先详尽地向秦惠王分析了秦国优越的政治、经济条件和强大的军事力量等国情,以此作为可行征战的明证,但秦惠王不为所动,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苏秦又列举了历史上的"五帝"、"三王"等事例,最后秦惠王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这就说明事例既要广,又要不离中心主题。如果能够巧妙运用熟语,则能大大增加语言的感染力。
毛泽东同敌人辩论中,常常是信手拈来,熟练地运用成语来进行点缀,使得自己论说生动,驳斥有力。
一九四一年一月。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屠杀新四军将士。对此,毛泽东在谈话中对国民党反动派提出了严重警告,谈话中大量使用了成语。
"我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反动派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那时我们就爱莫能助了。我们是珍重合作的,便必须他们也珍重合作。老实说,我们的让步是有限度的……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这是他们自己性命交关的大问题,我们不得不尽最后的忠告。如果他们怙恶不悛,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无及了……"
在这段话里,毛泽东用了"祸起萧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爱莫能助"、"亡羊补牢"、"怙恶不悛"、" 忍无可忍"等成语,有一种强大的艺术魅力,也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www.dxs56.com
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形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恰当地引用俗语,可以增强讲演和谈话中的幽默感和说服力。
抗战胜利后的一天,上海一幢公寓里发出阵阵欢笑,原来,画家张大千要返回四川,他的学生为他饯行,梅兰芳等名流也到场作陪。宴会开始时,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
"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众宾客都楞住了,梅兰芳也不解其意,笑着询问:"此话作何解释?"张大千笑着朗声答道:"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满堂来宾,笑声不止,宴会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张大千简单的祝酒词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他能巧妙地引用了"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一俗语。
- 上一篇:演讲中的“造势”技巧
《使演讲具有戏剧化效果的演讲技巧》相关文章:
- 使演讲具有戏剧化效果的演讲技巧
- › 使演讲具有戏剧化效果的演讲技巧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使演讲具有戏剧化效果的演讲技巧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使演讲具有戏剧化效果的演讲技巧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使演讲具有戏剧化效果的演讲技巧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使演讲具有戏剧化效果的演讲技巧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
- · 从演讲的本质和特征谈演讲中所要
- · 增强演讲稿写作技巧
- · 学演讲:演讲成功秘诀(转自《演
- · 宏大主题演讲稿写作技巧
- · 离职演讲稿怎么写
- · 演讲绝九招
- · 开幕词写法
- · 魅力来自语言
- · 50个好的演讲稿开头
- · 孙盒淞常用的50套鼓掌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