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演讲具有戏剧化效果的演讲技巧
-
[10-15 18:37:18] 来源:http://www.dxs56.com 演讲技巧 阅读:8599次
谚语和俗语一样,也可以为语言增色。谚语经历了千百年的长期流传,千锤百炼,它凝聚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智慧。谚语还具有寓意深长、语言简炼、琅琅上口、易于记忆的特点,因此常为讲演和谈判者使用。
例如,你想说明一个道理,先引用一句"九牛扳不过一个理";你想谈谈人要有志气,先引用一句"胸无大志,枉活一世";你想谈锻炼身体,先引用一句"若要健,天天练";
等等。这些谚语鲜明生动,富于很强的表现力和戏剧化效果。
一九八八年五月,美苏两国领导人会谈。在欢迎仪式上,戈尔巴乔夫说:"总统先生,你很喜欢俄罗斯谚语,我想为你收集的谚语里再补充一条,这就是百闻不如一见。"戈尔巴乔夫之意,当然是宣称他们在削减战略武器上有行动了。
里根也不示弱,彬彬有礼地回敬道:"是足月分娩,不是匆忙催生。"
里根的谚语形象地说明了美国政府不急于和苏联达成削减战略武器等大宗交易的既定政策。
两国领导人经过紧张磋商,在某些问题上缩小了分歧,都表示要继续对话。戈尔巴乔夫担心美国言而无信,于是在讲话中用谚话提醒:"言不信,行不果。"里根也送给戈尔巴乔夫一句谚语:"三圣齐努力,森林就茂密。"
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个半截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说,像谜底。在交谈中,人们运用它作为修辞的手段,也能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戏剧性效果。
例如,为了说明某个人工作开展慢,引用一句"他呀,大象屁股--推不动……"。为了说明自己办不成这件事,引用一句"我是丫环带钥匙--当家不做主呀!"等等,都很恰当和得体。
常言道:"美味不可多用。作为语言中调味品的歇后语也是如此,用得恰到好处,准确简炼,一语千钧,增添力度;用得多了滥了,就会令人生厌,显得不严肃,流于肤浅和滑稽。
数字是枯燥无味的,但有经验的讲演者却知道,数字自有一种非凡的力量,如果能巧妙地加以利用,就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戏剧性作用。
一九七二年,来自纽约的一位女国会议员贝拉·伯朱格进行了一次演讲,呼吁在政治生活中给妇女平等地位。她说:
"几个星期前,我在国会倾听总统对全国发表讲话。在我周围落座的有七百多人。我听到总统在说:这里云集了美国政府的全体成员,有众议员、参议员,还有最高法院成员和内阁成员。我环顾四周,在七百多名政府要员中只有十七人是女的;在四百三十五名众议员中只十一个是女的;一百名参议员中只有一个女的;内阁成员中没有女的;最高法院中也没有女的。"
她用不着多说了,因为无论说多少话,也比不上这几个数字更能说明问题。无论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在这几个确凿的数字面前,都不得不承认在政治生活中存在着性别歧视。
对比性数字比无对比地罗列数字,显然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更好的效果。我们在言辞中应善于将有关数字对比着表述出来。比如,为了说明美国电视中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节目之多,有人指出:"调查表明,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的青少年学生,大约有一万多个小时是在听摇摆音乐中渡过的,这比他们在校十二年度过的全部时间只少五百个小时。有人做了一次普查,平均每个观众一年里在电视节目中可看到九千个表现性行为的镜头,暴力场面更多。一般高中生到毕业时,观看电视二万二千小时,相当于他们在课堂时间的两倍,在这二万二千小时中,可看到一万八千起谋杀……"
这样对比性地运用数字是十分成功的,使人深切感到青少年学生受毒害之剧烈。
一九四六年七月,蒋介石发动了全国内战,派了一百七十余万人进攻解放区,一时间"黑云压城城欲摧。"当时,我方有不少人对这场斗争的前景发生了怀疑。这时候毛泽东给大家算了一笔帐:蒋介石共出动了二百一十八个旅,约占蒋军正规军的百分之九十,再也没有太多的兵力可供抽调了。我军在一月至十月间就歼灭了蒋军二十四个旅。按这个速度计算,当我军歼灭第三个二十五个旅时,敌我力量就会发生重大变化。不出一年时间,就可以迎接中国革命新高潮的到来。
他用以上计算方法驱散了人们心头的疑云。
在演讲和谈话中,恰当地运用比喻也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戏剧性的效果。
刘向《说苑》中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
有人对梁王说:"惠子这个人说话善于打比喻。假如大王您不让他打比喻,那么,惠子就没话说了。"
于是,梁王对惠子说:"希望您今后发言时不要打比喻了。" www.dxs56.com
惠子回答说:"假如有个人不知道弹为何物,您告诉他弹就是弹,你能明白吗?"
梁王说:"当然不能明白呀!"
惠子接着说:"如果您改换一种说法,告诉他:弹的样子象弓,是用竹子作弓弦。那么,他该明白了吧?"
梁王说:"当然明白了。"
惠子说:"我要把我知道的事物告诉不知道这事物的人们,您说不打比喻行吗?"
梁王说:"不打比喻是不行的。"
这个事故的有趣就在于梁王本来是不许惠子再打比喻的,可是惠子又悄悄打了一个比喻,说得梁王心服口服。
比喻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可以给语言涂上一层斑斓的色彩。运用比喻,可以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溶于一炉,使真理变得浅显通俗,易于理解和接受。
作家秦牧曾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好比喻,常常能很有效地吸引人。比如说资本主义社会里,有的人可以不遵守法律,而有的人非守法不可,有人就比喻说:法律像一张蜘蛛网,大昆虫挣走了,小昆虫却给粘住了。"
如果直接说资本主义的法律对某些人没有什么约束力,意思比较抽象,而拿蜘蛛网打比方,具体形象的意思便从抽象的雾霭中显露出来了。
- 上一篇:演讲中的“造势”技巧
《使演讲具有戏剧化效果的演讲技巧》相关文章:
- 使演讲具有戏剧化效果的演讲技巧
- › 使演讲具有戏剧化效果的演讲技巧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使演讲具有戏剧化效果的演讲技巧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使演讲具有戏剧化效果的演讲技巧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使演讲具有戏剧化效果的演讲技巧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使演讲具有戏剧化效果的演讲技巧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
- · 从演讲的本质和特征谈演讲中所要
- · 增强演讲稿写作技巧
- · 学演讲:演讲成功秘诀(转自《演
- · 宏大主题演讲稿写作技巧
- · 离职演讲稿怎么写
- · 演讲绝九招
- · 开幕词写法
- · 魅力来自语言
- · 50个好的演讲稿开头
- · 孙盒淞常用的50套鼓掌话术